大理太和城遗址
发布时间:2024-12-27     阅读数:1175次    来源:原创
分享:

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太和城内城中部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发掘揭露了七号建筑基址正殿及南廊道西段,出土有字瓦、瓦当、滴水等标本器物23066件。



内城及七号建筑位置



七号建筑正殿


七号建筑基址依地势座西向东,面阔57.5、进深94米,由正殿、南廊、北廊、天井、东廊及东门等部分组成一座独立院落。正殿所处台基南北长24.3、东西宽21.3米,高于东侧地表1.9米。台基东部为东西宽5米的月台,地面斜铺绿釉方砖。从月台有南北两个阶道通入正殿,阶道采用青砖铺砌而成,宽2.9米。正殿东半部略有残缺,从现存结构看,正殿由内圈小殿、外圈回廊两部分组成,总体平面呈回字形。内圈小殿南北面阔14.3米、东西进深6.5米,南、北、西三面保留有厚达1.3米的石墙基础,石墙底部以红色粘土及白灰饰面。内圈小殿面阔三间(含廊道面阔五间),东侧发现一红砂岩柱础,上圆下方,上部东侧雕刻有莲花纹,中间有榫孔及卡槽。内圈小殿有上下两层铺砖,上层铺砖似为供台。小殿南、北、西三侧均有回廊,回廊宽3.1米。回廊西半部以青砖铺地,东半部残存部分斜铺绿釉方砖,铺砖不一致应为改建所致。回廊外侧有一圈厚1米的石墙。正殿上及周围叠压有较厚的倒塌堆积。



七号建筑正殿柱础


南廊道宽4.8米,外侧有石墙,靠天井的内侧无墙。廊道地面斜铺绿釉方砖。正殿南侧、南廊道西侧有廊道将正殿与南廊道相连,连接部分宽4.8米,地面铺砖为青砖,中间正铺、两侧斜铺,铺砖方式与正殿回廊相同。连接廊内侧发现有磉墩,间距4.1米。七号建筑南廊的石墙部分相互叠压、略有错位,不同部位的铺砖方式也不尽相同,可见七号建筑沿用时间较长,历经多次维修改建。



出土法轮纹瓦当



出土有字瓦


七号建筑基址上叠压大量砖瓦倒塌堆积,出土砖瓦40余吨。建筑采用的绿釉方砖边长30、厚3.5厘米,青砖长37、宽15、厚4厘米,板瓦长36-40、宽19-25厘米,筒瓦长38-41、直径13-15厘米。倒塌堆积内发现有法轮纹、莲花纹、卷云纹、兽面纹等瓦当,滴水多为卷云纹或凤鸟纹。瓦片中包含有大量有字瓦,基址上出土有少量石佛像、釉陶佛像等。

根据建筑结构及出土遗物初步判断七号建筑基址年代应为南诏晚期至大理国时期,其性质为寺庙。七号建筑基址的揭露为研究内城结构功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上一篇:丽江龙泉墓地
下一篇:无
联系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季宏路4069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