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更新世洞穴沉积多模式分布的意义:以华南马鹿洞遗址为例》,作者:Darren Curnoe, 赵建新, Maxime Auber, 范冕, 吴沄, Andy Baker, Goh Hsiao Mei, 孙雪峰, RaynoldMendoza, Lewis Adler, 马世武, Les Kinsey, 吉学平。论文2019年5月7日发表于《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考古科学杂志:报告)》第25期,第388-399页。原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Z0GE,rVDBNqrp
迄今为止,洞穴沉积的多种模式年代结论可能大范围存在,并被考古学家重视的问题。这一现象在洞穴沉积中可能相对普遍,特别是在诸如华南的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化区域更新世时期沉积物快速堆积,水文活动持续的地区,各种成本耗费的测年更新世洞穴和各种沉积包含物意味着考古学者比过去国家了解这一现象。在此,我们报道从华南马鹿洞遗址随机采集的鹿牙和骨的铀系年底测试结果,表明这一遗址沉积包含物中多模式年代存在的可能性。这一结果暗示之前古环境重建和马鹿洞神秘古人类发现的意义的解释对了解这一地区人类进化晚一阶段人类进化历史的意义。我们的结论认为,洞穴古环境重建的复杂性和多种沉积物年代结果的挑战性应立即得到考古学者的认真对待,特别是当前东亚热带地区中晚更新世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