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五家寨铁路桥(8月)
发布时间:2015-09-21     阅读数:10913次    来源: 往月发布
分享:

李苑馨


从开始从事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每到一处勘察,总有看电视剧的感觉,看着建筑的格局和各式装修,脑补着百年间在这个屋檐下发生的各色故事:木结构古建筑下是古装戏,近现代建筑是民国剧,滇越铁路这样的是跨越百年的大型历史剧。而在滇越铁路这个剧集中最为精彩的一集,非五家寨铁路桥莫属。初次勘察五家寨铁路桥,从昆明出发,驾车加步行需一天半,还要摸黑穿过隧道之后才算是“穿越”到了五家寨铁路桥。

从黑暗的隧道“穿越”出来,视瞳还在适应周遭的光亮时,只见高耸的山峦似在云间与山谷的急速的风声和畅着,绿荫葱葱的二山绝壁之间依稀有一条发亮的,看似有些脆弱的,梦幻的,不真实的连接体。它立在那里,初看刚劲,再看安静坚韧,似有千言万语要倾述给来人,却欲说还休。所有人站在桥面上,不愿、不能多说一句,怕扰了山林间的安宁,怕唐突了这座尘世之外的桥。就是这样一座横跨四岔河两岸连接滇越铁路,深隐于云南崇山峻岭的桥,竟书写着一页鲜为人知的壮阔历史。

于是急迫的开始探索这座从未谋面的桥背后的故事。翻查史书文案,历史追溯到1901年,著名的滇越铁路开始动工修筑,当铁路轨道穿山越岭来到云南红河境内今屏边县和平乡五家寨附近,一处名为四岔河的河道上,遇到了难以逾越的两座不相连的高耸的崖壁。出于对工程时间和资金的考虑,设计人员再三测量计划之后决定,滇越铁路要想顺利修筑到昆明必须从这两山壁间横穿而过。而面对高200余米的悬崖峭壁,1904年,滇越铁路修筑工程不得不被迫停工。面对红河境内多变的气候以及险恶的地形,滇越铁路修筑方——以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为首的几家机构成立的滇越铁路公司向法国国内全面征集一个既可以连接四岔河上两山又能适宜当地恶劣气候和险峻地形的桥梁设计方案。几个月后,一份名为“肋式三铰拱梁铁路桥”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这就是五家寨铁路桥(人字桥)——一座桥面离谷底深泓线高102米,全长67.15米,宽4.2米,桥身全用钢板、槽、角钢、铆钉联接而成的一座钢结构铁路桥。桥的两支拱臂架在两山腰间的桥台上,拱臂悬空搭接于一点,桥的横梁由这一点向两边伸开连接到两处山壁,就像一个人立在那里,经历风雨变换、历史变迁,却岿然不动。

时间拉回到2013年初次来到人字桥,是为了完成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家寨铁路桥的勘察测绘工作。遗憾的是,因为事前准备工作不足,对五家寨铁路桥管理状态的不了解,测绘工作未能完成。因为五家寨铁路桥处在滇越铁路的咽喉位置,是一处军事、交通要地,由相关铁路部门管理,铁路警察、铁路驻守部队负责守卫,以保证五家寨铁路桥的绝对安全。经过铁路警察对我们身份的再三核实,我们被允许短时间下到桥面以下,观察桥体结构、桥体病害及周边环境。从桥面向上大约20米处两面山壁上各开凿有一桁洞,沿山壁有简易的竖梯通至桥台。沿竖梯从桥面、桥梁、拱臂一路下至桥台,站在桥台上,由下而上仰视整个桥体,惊叹如此一座精密、庞大、牢固的钢桥是如何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建成的?在五家寨铁路桥的历史中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是什么让这一座短短67米的桥透着悲壮与坚韧?

当年五家寨铁路桥工程所需的全部钢铁构件均在法国生产,为适应云南陡峭高山中人抬马驮的运输条件,单个构件重量被限制在100千克以内,长度不超过2.5米。其中有两根吊装用的铁链,长355米,总重5吨。由200名劳工排成600米长的队列,以肩扛方式,就要历时3天才能从四岔河附近搬运到山上的施工点。制造工作和运输工作完成后,安装从开凿河岸峭壁两端的隧道口的桥台开始,同时在两端洞口距轨顶面高19.17米的峭壁上,开挖出宽4.4米,高3.8米,深4.0米的施工山洞以安置铰车及滑车系等起重设备。安装起重设备妥当之后,按设计在隧道下方的相应高度,构筑钢筋混凝土的拱座承台,并在其上安置铸钢球型支座。

前两项准备工作完成后,终于到了最危险最精彩的部分了——悬空吊装安装。第一步在球型铰上垂直吊装三角形钢拱支架,其拱肋的上弦、上风撑,临时用锚杆及缆绳稳定在岩壁上,自下而上拼装下弦杆、腹杆、下风撑,并将三角形拱架顶悬挂于与铰车相连的滑车上。第二步进行拱臂钢架合拢。利用两边铰车和拱臂顶部的滑车系等起重设备,逐步下降,拱臂即以支座为重点作半圆弧转动,两只拱臂向峡谷中心缓缓靠拢,待两架拱臂顶部的枢轴孔吻合后即穿入钢枢,并在拱脚底部安装锚固螺栓,两端实现对接。第三步在开凿好的拼装槽内拼装上部简支梁,又将拼装好的简支梁利用铰车、滑车、滑轮等牵引推送。由于场地的限制,每次拼接18米左右即须向前拖拉,经多次循环直至全部就位,最后铺设桥面及轨道。

如此复杂的工程说起来很简单,然而工程的具体实施者——中国劳工,为了完成这项工程的付出却难以平静、客观的叙述:红河境内天气多变,要么烈日高温要么连绵大雨,面对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劳工们需要背托着百斤重的钢构件,翻越人际罕至的深山,到达悬崖之上的施工地点,途中因为天气、山体滑坡等自然因素,许多劳工还未到达施工地点就永远葬在了这山林间。而为了在悬崖上开凿桁洞,劳工只能用绳子拴住身体,腰悬在半空中,在那里用錾子打洞。施工时劳工都不敢穿衣服工作,倒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峭壁间的山风特别强劲,衣服勾挂在岩石上、树枝上或在烈风的吹拂下极易跌落悬崖。在铆合桥梁部件时,更是惊险无比,拱臂悬挂于山谷半空中,劳工们从山顶用绳系于腰部凌空垂下,一锤一锤地将桥体部件铆合。如用力过猛,一锤砸空或绳索扭断,人便掉进深渊,绝无生还的可能性。为了建成短短一个67米的桥,共牺牲了800劳工,细算下来每修建一米就有12位劳工要付出生命。除了建造时的精彩与悲凉,在这座神秘的铁路桥上还发生过许多故事:河口起义、护国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等等这些中国近代史上重要而精彩的历史点都与五家寨铁路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了那么多、说了那么多,但当面对面的看着五家寨铁路桥,聆听它、感受它,才能生动立体的体会到它的那份厚重、那种似近似远的距离。那种似懂非懂的明觉,才变得鲜活。带着些许激动、些许敬畏、些许沉重,整理心情积极准备下一次的五家寨铁路桥测绘——三维激光扫描测绘。


五家寨铁路桥远观


隧道口上用于吊装的航道


火车通过五家寨铁路桥


构件搬运到集合地点


吊装两拱臂


吊接完成开始铺设桥面


劳工在崖壁间开凿隧道


联系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季宏路4069号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