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海门口遗址植物考古研究取得成果
发布时间:2022-03-18     阅读数:5248次    来源:原创
分享:

       2022年3月5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等单位合作,在线发表研究论文《Post-Neolithic broadening of agriculture in Yunnan, China: Archaeobotanical evidence from Haimenkou》(依据海门口遗址植物考古证据看云南新石器时代后的农业发展变化)于A&HCI国际顶级期刊《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亚洲考古研究)2022年第30卷:100364。
       论文报告了2008年海门口遗址考古发掘的植物考古研究结果。海门口遗址是云南发现最早种植小麦和大麦证据的遗址,为研究这两种作物在云南的传播以及了解从公元前2000年以来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至少从公元前1600年开始,海门口遗址的古人们就实行了以水稻和小米为基础的混合作物经济策略;并在大约公元前1450年开始种植小麦;公元前1400-1100年间,小米和藜属植物这些抗旱抗寒的作物品种逐渐取代水稻成为混合经济的主体;公元前800-300年间,小米和水稻的产量显著下降,小麦种植成为主要农业形态,这一变化过程可能同气候环境适应有一定关系。海门口遗址体现出当时滇北地区混合经济多样化的特点,其他重要的作物品种包括与稻粟共存的大量藜麦,以及荞麦、紫苏、大豆和大麻等。
       海门口遗址是目前云南北部延续时间长面积最大的重要聚落遗址,该项研究对滇北新石器到青铜时代混合农业经济模式的特征及变化进行了系统梳理,为进一步探讨西南地区在早期农业传播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海门口遗址鸟瞰图


                                                                                                         遗址出土炭化稻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