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剑川县甸南镇海门口村西北的剑湖出水口南部,总面积约50000多平方米。分别于1957、1978、2008年进行了三次发掘,其中2008年的发掘入选“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三次考古发掘工作共出土文物约3000多件,有陶器、石器、骨角牙器、木器、铜器、铁器、动物骨骼和农作物八类,出土铜器18件。清理的遗迹有房子、火堆、木桩柱和横木、灰白色石块、人骨坑、柱洞等。清理木桩柱和横木4000多根,编号房址两座,木桩柱均为被打入泥土中。目前在已探明的50000平方米遗址范围内,木桩柱分布密集区面积达20000平方米。
发掘区域内的文化堆积共分为十个层位,地层清晰可靠,通过对遗址文化内涵的研究, 可初步划分为三期,从而基本确立了剑湖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序列。遗址绝对年代经测定为公元前3300~公元前500年间。
海门口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为研究中国史前的聚落类型提供了宝贵的实例。海门口遗址的文化堆积清晰,延续时间较长,文化遗存丰富,其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直至铜器时代,这为建立滇西地区史前文化的序列和完善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谱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海门口遗址的青铜时代遗存与大理银梭岛遗址的时代基本同时,但其文化面貌却具有相当大的差异,这种现象说明,滇西地区的青铜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对认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史前的文化交流和族群迁徙具有重要价值。海门口遗址所出土的稻、粟、麦等多种谷物遗存,证明了来自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其南界已经延伸到滇西地区;而稻、麦的共存现象,则为认识中国古代稻麦轮作农业技术的起源时间和地点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海门口遗址本次发掘出土的铜器和铸铜石范,以确切的地层关系证明了该遗址为云贵高原已知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滇西地区是云贵高原青铜文化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海门口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和人骨遗物,以及众多的其它种类的文物,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必将为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界提供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