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龙于图山城遗址
发布时间:2014-12-02     阅读数:12642次    来源: 2014年
分享:

龙于图山城遗址位于大理州巍山县庙街镇龙于村,巍山坝子中部西侧的龙于图山上,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我所主持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目的在于确认城墙的有无、了解龙于图山城遗址地下文物遗迹的分布及埋藏情况,从整体上掌握该城址的概况,从而为龙于图山城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龙于图山城遗址是南诏政权的主要城址之一,二十世纪后半期在此曾出土过大量的南诏有字瓦、滴水、瓦当、莲花纹方砖、柱础等建筑构件及大量雕刻精美的石雕观音、佛、天王、力士、罗汉等佛教雕像,还有用砖铺地的规模宏大的寺庙及塔基建筑遗迹,它对研究南诏城池及佛教文化等有极高的价值,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于山”一名最早出现于南诏末期的《南诏图传》,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加“图”字称为“龙于图”,并言细奴罗“城蒙舍之龙于图而都之”,城当因山而名,故今人一般称为“龙于图山城”。龙于图山城应有城墙,《明景泰云南图经志》言该城“周围四百余丈”,清《读史方舆纪要》更言“筑城高三丈”,但城墙到上个世纪时地表已毫无踪迹。

龙于图山为巍山坝子西面大黑山向东突兀而出的一道西东向横丫字形山梁,勘探采用探沟法进行,共布设探沟65条,探沟总长度达1340米,探沟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

调勘取得重大收获,找到了城墙、发现火把山区域也有建筑遗迹、在城址内发现了大量各种遗迹。

一、城址

龙于图山城址位于当地人所称的大平地山梁南半部区域,调勘中发现了东、北、西等三面城墙而未发现南城墙。东西两面城墙夯筑于陡坡与山顶平地的交界处,北城墙则筑于山顶平地与城外缓坡的交界处。城墙因沿山顶平地边缘夯筑而平面形状不规则,约呈倒U字形。其中北城墙长约85米,东城墙约380米,西城墙约460米,三面城墙总长约925米,城址面积约48500平方米。

西城墙用风化的碎砂岩石及生土混杂夯筑,东北两面城墙主要用碎白砂石粒夯筑。

二、遗迹

主要有建筑遗迹及碎白砂石粒铺地遗迹两类。

城址内建筑遗迹比比皆是,表土层下几乎到处都有瓦砾堆积,并且建筑面积较大;火把山东端区域也有建筑遗迹的发现。火把山东端区域建筑遗址的柱洞直径达1米,表明此建筑遗址规模较大,这一区域是整个龙于图山城址地势最高之处,但又在城外,推测应为观景或瞭望之类的建筑遗迹。

整座城址内的地面全用圴匀的碎白砂石粒铺夯,再于其上构筑建筑物。这种碎白砂石粒不见于龙于图山上,应取自山下它处。

三、遗物

出土遗物主要是大量的南诏有字瓦及少量的石柱础、砖、夹砂陶片等。

城墙的发现终结了龙于图山城究竟还有无城墙存留这一众说纷纭的公案,城墙的夯筑方式与太和城等南诏城址的夯筑方式相同,城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南诏有字瓦等,这些都表明该城址的时代为南诏,城址内建筑遗迹众多表明当时城址内有较多的人类居住。城址内用碎白砂石粒漫铺地面的现象在其它南诏城址尚未见过,墙基基槽不在墙基中部而是偏外侧也是该城址的一大特色。

根据历次考古调勘工作的收获来看,龙于图山城遗址分为不同的功能性质区,火把山区域为观景或瞭望区,大平地为城址区,石场岭岗为寺庙区。没有南城墙的原因,从地势来看,东西城墙的南端已位于火把山梁与大平地山梁之间交汇的陡坡上,如再向南向火把山及石场岭岗延伸筑墙,那就要把火把山及石场岭岗两个梁子的山腰以上区域全部包围进来,其面积将扩大数倍,工程量相当浩大,且石场岭岗基本没有平地,火把山区域虽有平地,但其面积不大,将这两处区域纳入城址内没有用处;如在东西城墙的南端筑城墙将其闭合也没意义,因为墙外的地势比墙内还高,起不到防御的作用。

龙于图山城址调勘为其制定保护规划及南诏城址的研究等提供了最新的考古实物资料。


龙于图城址远景


龙于图山城遗迹分布


建筑遗迹


东城墙基槽


石柱础


滴水及瓦当


南诏有字瓦


砖 瓦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