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昭通盆地中新世末期古猿地点犀牛化石
发布时间:2017-11-17     阅读数:5868次    来源: 考古
分享:

《中国西南昭通盆地中新世末期古猿地点犀牛化石》,作者:卢小康、吉学平、侯素宽、王世骐、史勤勤、陈少坤、孙博阳、李刈昆、李雨、余腾松、李文奇。2017年8月10日在线发表于《historical Biology(历史生物学)》杂志。

哺乳动物进化过程的形态结构变化与其生存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而且成为重建古环境的有力证据。犀类化石对哺乳动物生态环境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们首次描述了华南最晚的古猿化石地点昭通盆地最晚中新世的两种犀类化石,包括禄丰无鼻角犀和真犀族未定种。禄丰无鼻角犀颊齿具有一定的次级结构,上颊齿有前刺和反前刺,且舌侧齿尖膨大,下颊齿三角座和跟座唇侧壁较为圆隆,这些特征表明其有食灌木和较高草类的习惯。真犀族未定种的化石是头后骨骼,前肢由于有以下特征使其能够生活在开阔环境,即第二掌骨与第三掌骨的接触面大、扁平、卵圆形,几乎呈垂直状;股骨显示非常大的第三转子,和骨体远端两个几乎平行的膝骨滑车嵴。本文描述的犀牛化石对于昭通盆地古猿动物群生存于镶嵌环境的假设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中新世末期的昭通盆地水塘坝地点在森林边缘或内部分布着一定区域的开阔草地。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