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中新世西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的上升及其古环境对古猿多样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08     阅读数:7071次    来源: 考古
分享:

《晚中新世西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的上升及其古环境对古猿多样性的影响》作者:李仕虎(通讯作者),吉学平,Terry Harrison,邓成龙(通讯作者),王世骐,王黎锐,朱日祥。论文于2020年5月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刊物《Paleogeography, Paleoclimate, Paleiecology(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杂志,第553期,第1-14页。DOI: 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0.109794

论文介绍了西藏高原东南缘有一系列著名的含归为Lufengpithecus和Khoratpithecus的中新世地点。这些地点提供了古猿进化史的关键证据,包括他们对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环境变化的响应。在此,我们提供了中国西南云南保山古猿地点的古地磁年代,根据生物地层年代初步证据,之前曾经被归为欧亚大陆最晚的中新世古猿。古地磁研究得出3个正极性和反极性带,可以与生物地层界限最为吻合。对应于C3n.4n至C3r,保山古猿出土位置C3r最底部对应的位置,估计年代为距今6百万年。这表明保山古猿比归为禄丰古猿禄丰种相似种的距今6.2百万年昭通古猿稍晚,而产自禄丰的禄丰古猿禄丰种年代为距今6.9-6.2百万年。我们的结果结合之前发表的古地磁年代结果显示,古猿在这一地区的出现时间为中中新世晚期至中新世末期(距今13-6百万年),距今6百万年以后,与横断山特别是高黎贡山的隆升对应。我们推测,晚中新世西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向山脉的隆升在西部对暖湿的印度洋季风形成了一个屏障。这导致青藏高原东部更干更冷的气候。这一古环境的变化对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古猿动物群的多样性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