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合作项目“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饱水简牍保护修复与整理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晋宁石寨山考古工作站举行。
云南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万建勇出席启动会并作讲话。万建勇副处长要求项目单位须以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持续做好出土简牍的保护修复。同时,要加强整理研究和价值挖掘,加快考古成果转化利用,充分发挥其文献史料价值,让全民共享考古成果。
项目启动会现场
启动会上,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河泊所简牍保护项目负责人史少华针对出土简牍的埋藏环境、保存现状及病害趋势,详细介绍了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保护措施、技术线路、实施计划和相关成功实践案例,保护修复将通过脱色、脱水、加固、封护等方式确保简牍的长期保存。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李天虹教授从图像处理、文本整理、内涵研究、数据库编制及预期成果等方面介绍了河泊所遗址简牍整理研究工作的任务目标,表示将高质量完成简牍整理研究并及时推出简牍整理报告和研究论著,有效发挥出土简牍在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项目单位特别邀请原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监事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化元、浙江省博物馆原技术保护部主任郑幼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龙、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主任周松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魏彦飞5名资深专家现场到会指导工作。与会专家在踏勘发掘现场、查看简牍保护实验室并听取工作汇报之后,认为简牍保护的前期工作准备充分,技术线路科学可靠,项目实施中要进一步加强安全评估,加大简牍缀合力度,积极探索超临界脱水工艺等新技术方法,为后续简牍保护研究创造条件。与会专家还就发掘现场出土简牍的提取工作提出建议。
专家查看简牍保护实验室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陈伟教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忠华、万杨,考古项目负责人蒋志龙等项目单位相关人员及地方文物部门代表共20余人参加会议。
2022年河泊所遗址简牍发现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领导对出土简牍的保护研究做出批示要求。在国家文物局、云南省文物局的关心指导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积极开展简牍保护修复和整理研究工作,全力发掘好、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这批珍贵文物。此次饱水简牍保护修复与整理研究项目的启动,将进一步推动河泊所遗址出土简牍发挥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