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瘪河遗址
发布时间:2011-03-17     阅读数:10693次    来源:原创
分享:

瘪河遗址位于普洱市景谷县半坡乡瘪河村西约3公里澜沧江东岸当地人称为“江边田” 的二级台地缓坡上,面积约30000平方米,于2002年对糯扎渡水电站库区进行的文物影响评估中发现。糯扎渡水电站将于2011年11月底蓄水发电,瘪河遗址届时将被淹没,为有效保护珍贵历史遗存,保障电站建设顺利进行,2011年4月起,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11年4月27日至5月31日,第二阶段为2011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发掘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

遗址原为坡地,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进行过多次的坡地改为台地、稻田等农业生产活动,遗址的文化层堆积破坏严重,加之村民在耕种过程中对发现的打制石器等不知是文物而远抛丢弃,磨制石器则因好看而拣回家中,因而残留在遗址内的器物已所剩无几,故本次发掘所获器物仅有打磨制的石斧、陶网坠、石镞等约200余件,另有少量的夹砂陶片。

石器以打制为主,磨制较少,仅有5件。器形多数较小,以用于砍劈的斧最多。打制石器多保留有石皮面,石质粗糙,多为花岗岩、粗砂岩等,与江边河床上卵石的成份相同,表明其石料采自当地而非它处。

陶器较少,仅有陶片及陶网坠两种。陶质多为夹砂红陶,少量为夹砂黒陶,有的上有细绳纹。陶片因火候低及陶质疏松而全为碎片,并致器形莫辩,表明其时代可能为青铜时代,因为就一般规律而言,青铜时代的陶器火候最低,质地最差。陶网坠呈纺锤形,大小不一,有孔贯穿两端以系绳坠之,这类器物在以前发掘过的同类遗址中尚不多见,为瘪河遗址不同于其它芒怀文化遗址的特点之一,反映了渔业在瘪河遗址先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

另据村民反映,他们以前在耕种时曾挖见过类似于家中火塘大小的炉灶遗迹,说明遗址确为古代先民的生活之地。

瘪河遗址属于芒怀文化的遗址,这类遗址广泛分布于澜沧江及怒江在云南境内的中下游流域,分布面积相当大,有学者认为这一文化为古代濮、越共同体的文化,有的则认为是古代濮人即孟高棉语族的文化,本次发掘为芒怀文化及其族属的研究提供了又一批新颖、珍贵的考古资料,对进一步深化了解和认识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古代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Copyright 2020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滇ICP备19004953号-2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78号

友情链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